為何頸動脈的正常與否和失智風險有關?

圖像來源/iStock.com/utah778

在2018年3月底時,台灣已正式邁入「高齡社會」;然後約在2026年,65歲以上老年人口比率將超過20%,將與日本、新加坡及歐洲部分國家同列為「超高齡社會」。老年人除了慢性病的問題之外,「認知功能衰退」更是老年人須要面對的重要健康議題,也與社會健康照護息息相關。

一般而言,血管也會隨著年齡上升而老化,而血管硬化與伴隨的高血壓是血管老化的特徵之一。「血壓」是血液流動時衝擊血管壁所引起的壓力,例如血壓正常值約為120/80 mmHg,120是收縮壓,指心臟收縮時的血壓;80是舒張壓,指心臟舒張時的血壓。的確!心/腦血管疾病在我國十大死因中排名都在前四,根據2016年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顯示,腦血管疾病也是世界人口的重要死因。

根據研究,老年族群的動脈硬化、心血管疾病都與認知功能障礙有關,不論是血管型失智症(vascular dementia)或阿茲海默型失智症(Alzheimer’s dementia),其共同機制可能是灌流不足(即灌流的血液量不足)。比如,在心臟衰竭或動脈硬化的患者中,已觀察到與認知功能低落有顯著相關,也觀察到顱內血流流速的降低。由於認知功能衰退目前仍無有效的治療藥物,因此,在面對快速老化的社會,瞭解認知功能衰退的原因與風險,使民眾能及早預防並降低罹病風險,是研究人員與臨床醫師面臨的重要課題。

「頸動脈血流流速」為民眾接受頸動脈超音波檢查的測量數值,包含總頸動脈、內頸動脈、外頸動脈等。頸動脈由主動脈弓分出,負責腦部供應血流,可謂是腦血管的上游,故可作為腦部功能的觀察窗口。國衛院群健所莊紹源博士研究團隊長期致力於探究頸動脈流速與腦血管疾病的關聯性,在他們先前的一項歷經9.85年的長期追蹤世代研究結果指出,頸動脈硬化合併較低的頸動脈血流流速的成人,發生缺血性中風的風險較高。因此,研究團隊現在接續探討頸動脈血流流速是否與認知功能衰退有關。

他們分析了1,684位50歲以上、且認知功能正常(無失智)的一般社區民眾的血壓、頸動脈血流流速等指標數值,並採用簡易認知功能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評估受試者的認知功能。分析結果指出:

  1. 收縮血壓愈高,認知能力愈差。
  2. 頸動脈血流流速愈高,認知功能愈好;反之頸動脈血流流速愈低,認知功能愈差。
  3. 進一步使用進階認知評估工具發現,收縮血壓愈低、頸動脈血流流速較高,回憶功能愈佳。

因此,綜合以上結果顯示,若出現較高的收縮血壓值以及較低的頸動脈血流流速,則發生認知功能衰退的可能風險將會大大提高。

頸動脈血流流速過慢,可能代表顱內的阻力較大,雖其中所代表的臨床意義仍需做進一步地研究,才能瞭解其中的作用機制;但重要的是,我們現在已知,提升血流流速與血壓控制,可能是預防或是延緩認知功能衰退的方法之一。

一般的頸動脈超音波檢查都會測量頸動脈血流流速,因此,醫師能注意檢查結果,及早提供受檢者預防缺血性中風與認知功能衰退的發生,並進行腦血管疾病的風險評估,才能防患於未然。隨著時間的消逝,我們每一個人都會變老,沒有例外;應當樂觀地面對以及養成健康地老化,積極在生活中增加大腦(頸部)保護因子(趨吉)與減少危險因子(避凶),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或預防失智症的發生,樂活一生!

參考資料:

  1. 《國衛院電子報》第815期 研究發展
  2. 《國衛院電子報》第815期 影音節目
  3. 《國衛院電子報》第801期 研究發展
  4. 認識失智症。台灣失智症協會。http://www.tada2002.org.tw/About/IsntDementia
  5. 失智症預防。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1253&pid=7163

撰文者/劉盈秀、李岳倫  |圖片重製/劉盈秀
資料及圖片來源/莊紹源、台灣失智症協會、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Pixabay/Saulo_Prata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