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課了!」免疫系統與疫苗(上)

人體的免疫系統有如身體內駐守的軍隊                圖像來源/iStock.com/EzumeImages

時間回到今年5月中旬,台灣的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有了急遽的變化,本土病例持續出現,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於5月19日宣布全國進入第三級疫情警戒,目前已延長至7月12日。根據全世界與台灣的目前趨勢,新冠病毒隨著不斷演化,現已變種為Delta,將來應會演變成像流行感冒般的常態性傳染病;因此,除了發展精準的檢測方法、治療用的抗體和藥物外,疫苗是疫情緩解的重要關鍵。換句話說,最有效的防治還是要接種疫苗!我們就來聊聊與疫苗接種相關的科學知識,疫苗如何為免疫細胞「上課」!

歷史上第一支疫苗現身於1796年,由英國醫師詹納(Edward Jenner)發明。不過這故事得從1768年開始說起,詹納醫師的前輩朋友約翰•富斯特醫師(Dr. John Fewster)注意到患有輕度牛痘的人,很少會染上致命的疾病「天花」,因而首度發現了牛痘與「天花」的關係。詹納醫師之後為了驗證,他從工人身上取得膿液(牛痘病毒),並施打在一位8歲男孩的手臂上。男孩感染牛痘康復後過了六週,詹納醫師再替他接種天花病毒,結果男孩沒有出現症狀,他對天花免疫了。之後詹納醫師在許多孩童身上反覆驗證了實驗結果,包括他自己未滿一歲的兒子,創出牛痘接種,並於1798年公之於世,於是「疫苗」這個詞第一次出現,英文為vaccine,字根就源自於拉丁文的「牛」(vacca)。由此開始,疫苗學與免疫學誕生,不過現代製造疫苗的標準技術,是等到1879年由一位法國科學家巴斯德(Louis Pasteur)發現了減毒疫苗的原理後才建立的。之後,隨著科學家們經歷多年多次試驗後,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érin, BCG)在1921年由二位法國學者卡爾梅特(Albert Calmette)和介蘭(Camille Guérin)研發成功,是由減毒的牛結核分枝桿菌(Mycobacterium bovis)製備而成的活性疫苗。

人體的免疫系統
人類與病毒細菌的戰爭,自古以來就不曾間斷過。從已絕跡的天花病毒、流感病毒、腸病毒、結核桿菌,以及到正在肆虐的新型冠狀病毒。想要瞭解疫苗與病毒的攻防戰,就必須先瞭解免疫系統是如何運作的。人體的免疫系統有如身體內駐守的軍隊,可分為先天免疫和後天免疫(也稱為適應性免疫),是一個複雜且受到精緻調控的防衛系統;所有的免疫細胞更是各司其職,為的就是消滅敵人。最常談論到的免疫細胞有:樹突細胞、自然殺手細胞、T細胞與B細胞等,而T細胞再根據其細胞膜上的特殊受體與功能,又分有不同的作用。

當有病原體或異物入侵,免疫系統會先派出第一線偵查士兵盤查,先反應,然後引發體內一連串的訊息傳遞,猶如狼煙四起,進入對抗入侵者的備戰狀態,這就是先天免疫非專一性反應,有巨噬細胞、樹突細胞、自然殺手細胞等參與其中。而後天免疫則是當第一線偵查士兵傳回訊號後,通常會有二種反應,一是啟動第二波專一性的攻擊,二是記住首次對應交戰的抗原(如敵人身上的特殊標記),產生免疫記憶,當下次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時,免疫系統即能快速啟動、產生更多的專一性抗體,消滅外敵,這些通常分別由T細胞和B細胞負責執行,利用人體免疫的特異性和記憶性,對外來抗原產生專一性的防禦。

在引發T細胞反應上,樹突細胞扮演非常關鍵的角色。它是一種專業的「抗原呈獻細胞」,當樹突細胞捕獲入侵抗原、吞噬並分解成小片段後,會呈獻給殺手T細胞與輔助T細胞,啟動T細胞反應。B細胞反應上,「抗體」又稱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Ig),由B細胞受抗原刺激而分泌產生,長得像一個Y字型的飛彈。抗體Fc區可以與樹突細胞表面上的Fcγ受體結合,可啟動樹突細胞的免疫反應。

 

疫苗原理與「佐劑」輔助教具
疫苗就是運用人體的免疫機制,把對人體無害的病原體或片段打入人體,使身體在低風險的情況下,有類似自然感染的效果,誘發有力且適合消滅病原體的專一性免疫反應,產生抗體,幫助免疫系統辨識與記憶。日後真的病原體入侵時,體內的免疫系統就能回憶起類似的狀況,加快反應發揮保護力、有效消滅病原。簡單來說,疫苗的作用是訓練身體面對病毒時的作戰能力,我們身體對抗病毒作戰的士兵與終極武器,叫做「抗體」。

疫苗由病原體成分、加上佐劑(包括遞送系統)所組成。而「佐劑」是可協助刺激、延長或增強免疫反應的成分,但不屬於疫苗的活性病原體成分。一般來說,傳統減毒疫苗中已具有佐劑作用的成分,不需額外添加佐劑。然而,有些類型的疫苗活性成分因不含佐劑作用,則可能需要添加佐劑以獲得較理想的免疫效果。現今疫苗的開發已走向分子重組、次單位疫苗或核酸疫苗,添加佐劑以達到理想的免疫反應,似乎已是關鍵技術開發必經之路。

從公共衛生與流行病學角度來看,除了注重衛生及個人防護外,疫苗是預防各種傳染疾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也是緩解疫情的重要關鍵。目前,疫苗研發與應用越趨多樣化,包含了多種不同應用的疫苗技術平台與遞送系統。除了傳統傳染病的預防,也用來積極治療、甚至預防疾病,例如:透過活化人體中的免疫細胞對抗癌症的癌症疫苗。有關不同技術的疫苗平台與遞送系統,待下回分解!

資料來源:
1. 《衛普ㄒㄧㄢ知》藉「睡美人跳躍子」建立肝癌免疫療法研究利器小鼠
2. 《衛普ㄒㄧㄢ知》危機就是轉機!細菌逃脫機制啟發了增強癌症免疫治療的設計
3. 《衛普ㄒㄧㄢ知》未來疫苗接種不怕痛 鼻腔噴霧劑一噴就好
4. 《衛普ㄒㄧㄢ知》尚未絕跡的肺結核—我們需要新一代卡介苗!
5. 《衛普ㄒㄧㄢ知》降低重症死亡的腸病毒疫苗
6. 《衛普ㄒㄧㄢ知》是入侵者?還是治療者?—脂質體治療性疫苗的應用!
7. 《衛普ㄒㄧㄢ知》淺談疫苗保護力
8. 《衛普ㄒㄧㄢ知》FB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science.NHRI/

※精華版文章同步刊登於6月29日國語日報科學版※

撰文者/劉盈秀、李岳倫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