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方法可預防中風後還得失智症嗎?

圖像來源/iStock.com/wildpixel

延續上篇失智症的研究,提升頸動脈血流流速以及控制血壓,可能是預防缺血性中風與認知功能衰退的方法之一。簡單來說,就是要預防中風,但是,如果很不幸地已經中風了呢?由於「中風」是血管型失智症與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AD)的危險因子,有沒有方法避免中風後失智症繼續發生呢?

通常,中風病人在發生後的26週內會逐漸地恢復功能;但對於年長者,常會伴隨一些失能現象。除了急性神經損傷的後遺症外,首次中風與復發性中風病人的「中風後失智症」發生率,分別為10%與30%,雖已有研究指出,「中風後失智症」涉及了神經續發性退化,而這些續發性退化則會導致皮質萎縮、腦白質病變、或小動脈血管阻塞(小洞中風),且這些指標已在神經影像學上,可判定認知障礙的生物標記,然而,目前臨床上仍未有可確切診斷「中風後失智症」的有效生物標記。

失智症會造成中風的病人日常生活功能下降,並造成後續照護的負擔,因此若能有效早期偵測「中風後失智症」,或許可以提早預防與應變。國衛院神經及精神醫學研究中心劉玉麗博士與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失智症中心陳怡君醫師合作,致力於「中風後失智症」相關研究,期能找出「中風後失智症」的有效生物標記,降低疾病罹患率。

乙醯膽鹼(acetylcholine, ACh)是膽鹼性神經系統重要傳導物質。由於乙醯膽鹼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 AChE)和丁醯膽鹼酯酶(butylcholinesterase, BChE)二個酵素會代謝血漿中乙醯膽鹼,研究團隊藉由分析AChE和BChE在慢性缺血性中風病人血漿中的濃度與活性後發現,在中風的病人中,乙醯膽鹼酯酶(AChE)活性較低者,其存活率也較低;而血清BChE的活性與濃度可能是「中風後失智症」的生物標記,但之後還需進行更多的實驗與測試,才能加以驗證、確效。

他們接續尋找其他有效的生物標記,發現一種廣泛分布於中樞神經系統的酵素— D型胺基酸氧化酶(D-amino acid oxidase, DAO),會氧化D型胺基酸,過程中會產生具神經毒性的過氧化物並導致神經退化。因此,研究團隊量測與分析中風後血漿DAO濃度發現,DAO確實參與了慢性中風和「中風後失智症」的發病機制,DAO濃度的升高與慢性中風病人的失智狀態有關。且「中風後失智症」病人與中風後無失智症的病人的血漿DAO濃度差異,不受年齡、性別、中風後的時間、腎功能或高血壓的影響,因此DAO可視為「中風後失智症」的獨立標記。

 

雖然之後仍需要更多的病人進行進一步的研究,以確認末梢血漿DAO是「中風後失智症」的生物標記。但此研究已證明了中風後失智症病人的血漿DAO濃度升高,因此,研究團隊建議使用血漿DAO濃度,並搭配神經影像學與臨床表現作為診斷「中風後失智症」的生物標記。當然,我們的終極目標,還是要繼續保持良好的日常生活作息,除了配合醫師的治療外,還要均衡飲食、維持健康體重,多運動和社會互動,以避免認知功能惡化。要多管齊下,才能達到預防成效!

參考資料:

  1. 《國衛院電子報》第845期 研究發展
  2. 《國衛院電子報》第831期 研究發展
  3. A post-hoc study of D-Amino acid Oxidase in blood as an indicator of Post-stroke Dementia. Chen, YC; Chou, WH; Tsou, HH; Fang, CP; Liu, TH; Tsao, HH; Hsu, WC; Weng, YC; Wang, Y; Liu, YL. Frontiers in Neurology. 2019 Apr;10:Article number 402

撰文者/劉盈秀、李岳倫
資料及圖片來源/劉玉麗、陳怡君    |圖片後製/劉盈秀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