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dementia)是高齡化社會必須面對的疾病,發生的主要原因為阿茲海默症,其次為血管性失智症(如中風後失智症),估計台灣於2019年底的失智人數為29萬,並每年以1.7萬的人數增加。研究報告指出,腦中風患者若存活下來,約有30% 機率會產生認知功能障礙,即所謂「中風後失智症」;首次發生中風的患者,在一年內發生失智症的比率為7.4%,但復發性中風後,失智症發生率則高達41.3%,除了患者本身的健康與認知功能急速下降,長期下來也讓家屬及照護者身心交瘁。
為探究中風患者與失智症之間是否有可預測的生理指標,國衛院神經及精神醫學研究中心劉玉麗博士與長庚醫院神經內科部失智症科的陳怡君醫師聯手合作,藉由收集臨床中風個案的認知功能評估與生理變化,進一步分析中風患者與其認知功能退化之間的奧秘,試圖尋找可發展失智預防與治療方向的關鍵因子。分析結果發現,慢性中風患者血液中「D型胺基酸氧化酶(D-amino acid oxidase, DAO)」濃度的升高與中風患失智症之間有相關性。
這項研究收集共73位缺血性腦中風的患者,經過認知功能評估,其中有20位為中風後失智(post-stroke dementia, PSD),另53位為中風後無失智症(post-stroke without dementia, PSNoD),另並收集71位年齡和性別匹配的健康對照者(normal controls, NC)作為比對。
研究團隊分析上述個案血液中的D型胺基酸氧化酶(DAO)濃度後發現,在腦中風後罹患失智症的患者(PSD)組,其血漿中DAO濃度顯著高於中風後無失智症的患者(PSNoD)及健康對照者(NC)。據研究結果推論,血液中DAO濃度將有潛力作為腦中風後發生失智症的一項獨立生物標記。後續若能收集更多不同族群資料、並持續驗證末梢血漿DAO濃度的代表性,未來可望能以血液中DAO濃度來預測腦中風患者的失智風險,進而開發可調控DAO的治療藥物。
此項研究的關鍵生理因子「D型胺基酸氧化酶(DAO)」是一種廣泛分布於中樞神經系統的酵素,若DAO濃度提高會影響神經細胞的調控機制,包括將產生有毒代謝物,導致氧化壓力提升,干擾細胞恢復,進而導致神經退化。劉博士與合作團隊,長期深入探究DAO的功能與生理代謝機制,目前已篩選獲得一系列可抑制DAO的小分子化合物。
雖然不一定每位中風患者都會引發失智症狀,但中風後或多或少還是會影響患者的認知功能,例如:思考力、判斷力與記憶力等。在醫學上還無法完全治癒此症狀之前,預防失智症的最佳方式還是從日常生活著手,例如:控制三高、飲食控制、運動、維持適當體重與良好生活習慣等預防中風發生,以及充足睡眠和參與社交活動等有助於維護腦部功能。此外,在臨床上已證明特定的飲食組合,可以大幅減低血壓、甚至減少用藥,相關的飲食建議亦可參閱國衛院的研究成果介紹。
相關文章:
《衛普ㄒㄧㄢ知》有方法可預防中風後還得失智症嗎?
參考文獻:
- 台灣失智症協會2020/04/30新聞稿http://www.tada2002.org.tw/Messages/Content?Id=1083
- 《國衛院電子報》第862期「中風會不會引發失智症?國衛院發現預知生物標記」
- 劉玉麗博士及合作團隊獲得「第13屆國家新創獎─治療思覺失調症相關症狀之新型NMDA受體調控劑」資料
- 《國衛院電子報》第 643 期「我的血壓偏高,飲食該怎麼吃?!」潘文涵合聘研究員
撰文者/徐惠玲
文字編輯/劉盈秀、李岳倫
圖像來源/iStock.com/tampat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