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好好玩~ 分享國衛院科學教育主題短片(三)

國衛院於2020年開始在國科會的支持下,積極推動科普教育,提供在地學子更多體驗生命科學的機會,啟發更多嶄新的視野與方向,借此善盡社會責任。為能拓展此活動嘉惠更多學子,去(2021)年首次將生醫醫衛相關科普主題製作成教學短片,供各級學校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以播放短片方式為補充教材,強化教學效果。為符合創意性、知識性與娛樂性,國衛院特別舉辦院內科普攤位競賽活動,並優選主題拍攝成短片。片中演員皆為國衛院同仁、學生及眷屬義務幫忙,雖然有些生澀,但展現了國衛院同仁的熱情。此次將介紹短片《不塑之客》瞭解塑膠微粒如何形成及傳播。

不塑之客》影片連結:https://youtu.be/_QN1UbR0yws

日常生活中各式各樣的塑膠製品,雖然帶給我們許多便利,但也默默地對環境及生態造成影響。生活中的塑膠製品隨著時間的淘汰,且因塑膠廢棄物的管理和處置不當,大量塑膠垃圾藉由各種途徑進入到海洋或陸地環境,經由日照、風化、摩擦等作用會形成小小的塑膠碎片(小於0.5公分),我們稱之為「塑膠微粒」。近年來,塑膠微粒已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環境污染問題之一,且從2019年起受到COVID-19疫情的影響,全球醫療性一次產品需求大增(例如:口罩),在防疫的同時也增加塑膠廢棄物處置的負擔。

本影片透過以生活化的方式,讓一般民眾瞭解塑膠製品在環境中是如何成為塑膠微粒?塑膠微粒污染來源與傳播途徑有哪些?以及它在環境中的流布。並介紹目前國際上用來檢測環境中塑膠微粒常見的定量與定性方法,包含密度分離法、尼羅紅染色法、光譜分析法等。

生活中塑膠製品與塑膠微粒無所不在,科學家已在人體中發現塑膠微粒,但塑膠微粒對人體的影響目前還不明確。持續關注塑膠微粒相關研究的同時,我們可以做個不「塑」之客,使用環保餐具、環保容器、環保杯和環保袋,代替一次性的塑膠用品,除了可以減少塑膠垃圾的產生,也可以降低我們暴露到塑膠微粒的風險。力行正確的塑膠垃圾丟棄方式,亦能減少環境中塑膠微粒的產生。

文/圖:國家環境醫學研究所陳裕政副研究員/東台傳播股份有限公司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