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餐外食的你,吃對了嗎?

圖像來源/iStock.com/South_agency

民以食為天,台灣雖小但卻是個美食天堂。料理、小吃種類眾多,全台大街小巷很難不看到賣吃的攤販、店家或餐廳,甚至是轉角街口就會有便利商店,可說飲食相當地便利,也因此讓外食、甚至外送漸漸成為台灣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再加上現今社會很多為雙薪家庭或單身型態的上班族,因應加班、生活忙碌、家庭人口不多,在家開伙不易,因此為求方便,難免三餐多為外食。當然還有學生族群,很多在放學後得趕補習,三餐也就幾乎都在外頭解決。試問,您是否也是餐餐外食呢?

外食本身並沒有不好,重點是該如何選食才健康,確保飲食均衡。現今,大多數人已能吃飽,但要如何才能吃得好、吃得健康,就是挑戰。外食餐點普遍油脂過多,蔬果種類太少或份量不足,長期食用容易造成熱量偏高、纖維素不足、維生素或礦物質不均衡等營養問題。若外食群眾缺乏健康飲食概念且不知如何選擇健康餐食,很容易因此而肥胖,增加罹患各種慢性或代謝性疾病的風險。

國衛院群健所WAKE. TAIWAN計畫團隊,長期耕耘於促進國人健康體位的介入研究,並有感於慎選外食對國人健康的重要性,除了編撰《外食菜色紅黃綠辨識原則》手冊期望能幫助消費者選擇有益健康的餐點,同時引領供餐業者對供應的餐點品項的健康屬性有所認識,並願意選擇健康食材作為原料、以健康烹調為原則,製出有益消費者健康且美味的餐點選項之外,更於健康體位促進網上提供相關訊息供民眾參考使用。

那如何辨識菜餚中所用食材的健康程度呢?我們可從「食材是否為天然全食物(whole foods)」和「天然食材中所含油脂種類與比例是否有益健康」二個簡單的方向著手。全食物通常指沒有經過加工處理,或是有限度加工的食材,保留了大部分所含營養素,且外觀通常容易分辨出它原本的樣態或組成(全食物及非全食物的舉例與比較)。除了選擇健康的全食物外,油脂種類與含量對健康的影響也有所不同。脂肪是人體需要的營養素,具有儲存能量、幫助吸收脂溶性維生素、維持全身細胞正常代謝、皮膚和神經系統等的健康功能;但是攝取過多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則容易導致熱量超過需求,形成脂肪囤積造成肥胖,增加代謝性疾病的風險。因此,在選擇外食時,就需要留意食物所含的脂肪種類與含量,同時取用的份數應盡可能符合個人的油脂建議攝取量(我的飲食建議計算器)。

再來,食物烹調的方法以及調味用料種類與調味輕重,也會影響食物本身的營養成分與熱量,因此盡量選擇蒸、燙、水炒/蒸、涼拌、未經油炸的水滷或紅燒(只添加適量糖、鹽)、中低溫烘烤、燜或適量油炒的烹調方式為佳,避免油炸、裹粉油炸、蜜汁、煙燻燒烤、重調味醃製與先經油炸再調理的方式。同時,我們也避免購買過度加工或含過多添加劑的食品,例如:含糖飲料、糕點、糖果、泡麵、火鍋料等,以避開風險。

同樣地,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為讓外食族能聰明飲食,也貼心提供了10個外食健康小撇步以及「我的餐盤」,供大家參考,以攝取充足又均衡營養的一餐:

  1. 慎選用餐地點,以能供應新鮮健康食物的店為優先,避免吃到飽的餐廳。
  2. 以全穀類為主食,少吃炒飯、炒麵,避免攝入過多油脂。
  3. 每餐攝取足夠的各色蔬菜,可增加纖維素,促進腸胃蠕動、增加飽足感。
  4. 以白肉代替紅肉,如以魚肉、雞胸肉取代牛肉、豬肉。
  5. 減少油炸食物攝取,並選擇瘦肉,去除皮脂;少用酥皮、酥脆食物以及加工食品。
  6. 多選擇清蒸、汆燙、清燉、涼拌的食物;減少芶芡食物。
  7. 每天攝取新鮮水果;若要喝現榨果汁,切記不要濾渣、勿加糖。
  8. 主動要求店家減少調味料、沙拉醬用量。
  9. 主動要求店家供應白開水或無糖茶,每日至少攝取1,500 ml的白開水。
  10. 即使是外食,三餐仍應規律進食,少吃甜食、下午茶與宵夜。

「我的餐盤」均衡飲食_成年篇 影片

參考資料:

  1. 《國衛院電子報》第869期 出版資訊
  2. 健康體位生活網》。WAKE. TAIWAN。
  3. 均衡飲食。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https://www.hpa.gov.tw/Pages/List.aspx?nodeid=36

撰文者/劉盈秀、李岳倫
資料及圖片來源/國衛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WAKE. TAIWAN計畫團隊、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影片來源/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