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讓人免於恐懼,讓我們一起以「讀」攻毒、挺過第二波!

世界衛生組織(WHO)於3月12日正式宣布,2019新型冠狀病毒(coronavirus disease-2019, 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病毒,進入全球大流行(pandemic)階段。目前的疫情正在擴散全球,不僅已經從義大利蔓延全歐洲,甚至在美國也有趨向惡化之勢,何時能控制下來,還是未知數。台灣雖在首波挺住,但接下來的衝擊更大,我們也要超前部屬挺住!

疫情期間,也要超前部屬病毒知識,有益無害!先天免疫反應是生物抵抗病原入侵的第一道防線,而核酸DNA偵測系統在先天免疫反應中扮演一個相當重要的角色,可辨識外來的病原菌或病毒。在2008年Nature期刊中便指出干擾素刺激因子STING(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s)是哺乳類中先天免疫反應以抵抗細菌或病毒感染的重要蛋白。當細胞質內出現 DNA(來自細菌或病毒)時,DNA感受器:cGAS (cyclin GMP-AMP synthase) 偵測到並活化STING 蛋白後,再啟動  TBK1激酶磷酸化干擾素蛋白調控因子3,進而產生干擾素(Interferon)來消滅病毒。

回到2019新型冠狀病毒。目前證據顯示,蝙蝠可能是武漢肺炎病毒的宿主來源。蝙蝠常常吃入大量各種病毒,但卻不發病,原因何在?來自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的科學家在2018年的一篇論文指出,蝙蝠飛行需要花費能量,飛行時蝙蝠體內的細胞會崩解,釋放出許多DNA。先前提過,細胞質DNA啟動 cGAS-STING訊息傳導,活化下游的發炎相關路徑,身體就會發炎,而發炎對於身體可能造成很大的傷害。為了生存,蝙蝠在演化的過程中,會削弱DNA 感受系統,以減少發炎。不過雖說減少,體溫還是高於一般生物。然而削弱DNA感受系統,同時也會削弱先天免疫反應產生干擾素消滅病毒的能力。但為了存活,還是必須對病毒所產生之DNA能有防護的作用。也就是說,蝙蝠能與各種病毒達成一個恐怖平衡,既與病毒共存,但又不會過度發炎。

結論,蝙蝠飛行需要大量的能量,因此蝙蝠得吃大量的昆蟲,而昆蟲帶了各式各樣的病毒,所以牠才需要一些絕招與病毒共存。現代人類無此能力,而且豐衣足食,奉勸民眾還是不要吃帶有病毒的蝙蝠或野味!

撰文者/李岳倫   |文字編輯/國衛院編輯中心
圖片來源/Pixabay

 

此文亦刊登於 #衛普ㄒ一ㄢ知臉書

延伸閱讀:
Dampened STING-Dependent Interferon Activation in Bats. (2018) Cell Host Microbe. 23(3):297-301.e4.
How Do Bats Live With So Many Viruses?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