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在你我心中的名字

提到「科學」這二個字,首先會聯想到什麼呢?科學怪人還是仙人練丹術?

對於一般人而言,想到的可能是深奧的物理化學或是複雜的生物醫學,高不可攀,因此距離感油然而生,更別說科學是會讓人覺得是簡單有趣且非常想親近的一門學問。

如何在大眾的心中,特別是學子,消弭對於科學產生的畏懼與距離感,進而愛上科學、擁抱科學而使科學可以應用化、生活化呢?這是國衛院推廣科普教育的理念與初衷。在科技部科普計畫的大力支持下,由國衛院細胞及系統醫學研究所統籌及各研究單位的支援,於2019年8月辦理了首場科學營處女秀,並接續於2020年9月中以及2021年1月底各舉辦了1場。此活動邀請本院鄰近學區的好奇學子,放下書本、走出校園,踏進國衛院的大門,一同揭開生醫科學的神秘面紗,一窺究竟!

窺探生命大觀園

各位知道細胞的種類嗎?聽過動物實驗倫理嗎?研究用的動物有哪幾種嗎?學員們帶著好奇心、穿上實驗衣、戴上手套,搖身一變小小科學家,跟著研究人員探尋這些問題的解答。課程率先走進的是實驗動物迴廊,只見一連串的問號不停地冒出來,這斑馬魚可以吃嗎?公鼠、母鼠傻傻分不清楚?什麼是防治登革熱的新興生物技術呢?專業的研究人員以實物介紹各種研究用的疾病動物模式,以及如何利用基因與性狀的改變來探索生命的樂章。學員除透過直接接觸實驗動物,瞭解動物實驗所得之研究結果如何助於改善人類健康福祉外,更同時學習到什麼是提升動物福祉的「動物實驗倫理」,例如:落實以取代(Replacement)、減量(Reduction)、精緻化(Refinement)的動物科學應用3R原則。「細胞小館和化學染色」的課程,將書本中生硬的細胞、胞器及功能,利用「細胞與染色自己動手做」的活動,體驗內部胞器的奧妙,同時透過顯微鏡下的微觀世界,觀察到不同種類的細胞與型態,以及它們在生物醫學上的應用。

你我都是防疫尖兵

另一方面,全球新冠疫情仍舊嚴峻,個人防疫成了最重要的防衛武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推行的「防疫新生活運動」—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這個防疫新三寶是單純的口號?還是真有奇效?因此設計「防疫小尖兵」創意實作課程。利用簡單的科學實驗,如分別在洗手前和以肥皂或75% 酒精經洗手七式(口訣:內外夾弓大立腕)之後,把手拓印在細菌培養基上進行培養。實驗結果證實「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確實有效的大幅降低被病原菌感染的機率(如圖所示)。而學員除透過動手實作瞭解到背後的科學原理之外,更在實作中學習、在探索中找到樂趣、在生活中落實防疫,並成為科學防疫的小尖兵。

科學普及,開花遍地

國衛院身為我國生物醫學的國家級研究機構,本著善盡社會責任與推廣科普教育的初衷,以苗栗、新竹等地區的偏鄉科普教育資源較缺乏的學校為優先開放對象,透過科學營與科普活動,有利學生瞭解到知識可以生活化、科學可以應用化,進而提升邏輯思考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期盼科學的種子在學生的心中能夠逐漸萌芽、成長、茁壯,並在每個人的心底,都能刻下屬於科學的名字。

撰文者/何令君、謝依霖、吳嘉華
圖像來源/國衛院細胞及系統醫學研究所
文字編輯/國衛院編輯中心、劉盈秀、李岳倫

Comments are closed.